克服多做多错心理,激励干部敢作敢为

  所谓的“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现象其实在我国政府部门中普遍存在,更有人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奉为圭臬。有人简单的把这种现象理解为是一些干部缺乏责任意识,思想上存在明哲保身的思想所致视之为癣疥之疾。其实不然,放任这种思想懈怠的风气盛行有百害而无一利,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这一问题予以重视。 

  从思想上扭转多做多错心理 

  “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思想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容易导致干部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政府部门工作又向来被称为“铁饭碗”,以稳定著称,干部们如果抱着这种“多做多错”的思想,极易形成主观不作为的工作氛围,不止自己不上进,还会影响他人的积极性需要从思想上扭转这种“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心理。 

  响应中央要求,大力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对这些干部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其信心,增进其自觉,鼓舞其斗志,使其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尽责任肯担当,想干事,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响应中央要求,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以此从思想上使干部放弃多做不做不错的懈怠心理,自觉上进,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干实事。 

  响应中央要求,形成热情关心关爱干部氛围干部们在工作上遇到困难,生活中遭遇挫折,被同事误解,被领导批评,都有可能生出不想做事、不主动做事的消极“摆烂”心理,因此要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多关心干部心理和生活状况,及时为干部释疑解惑、加油鼓劲。要给基层干部特别是工作在困难艰苦地区和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更多理解和支持,主动排忧解难,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更好履职奉献。 

  从制度上保障干部敢做敢为 

  不止要从思想上扭转“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心理,还要跟上制度保障干部敢做敢为,激励干部敢作敢为。加强科学统筹,制定和执行政策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和保障支持作用。 

  响应中央要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改进年度考核,推进平时考核,通过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体系,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加强考核结果反馈,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 

  响应中央要求,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有些干部谨小慎微,患得患失,生怕有丝毫闪失而前途尽毁,要从制度和政策上为他们消除顾虑,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响应中央要求,完善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完善和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注重围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重大任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为干部释疑解惑、加油鼓劲。同时要注意保证谈心谈话不落空处,不走过场,切实有效。 

  从思想上扭转多做多错心理,以思想教育武装干部头脑,以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志向,以关心关爱氛围呵护干部成长;从制度上保障干部敢做敢为,以谈心谈话制度了解关怀干部,以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撑腰鼓劲以考核评价机制激励鞭策干部,最终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激励干部敢作敢为,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广大干部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共同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中共准格尔旗委组织部公务员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