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提升为民服务效能。以服务提质、行业增效为重点深化为民服务,明确服务标准,增升服务效能。一是推行规范化服务。建立完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前置审批协调制、窗口绩效评价制、纠纷调解制等10多项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和窗口人员行为。向社会公开工商注册登记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标准、期限等内容,让群众随时了解登记环节和程序流转情况。窗口人员统一着装上岗,公开姓名、工作职责、办事要求等信息,做到“受理服务要热心、办事人多要耐心、解答问题要细心”。二是推行效能化服务。制定“五办五零”标准,即窗口人员对办事群众要用语文明、热情有礼、周到服务,做到咨询服务一口清、缺件告知一纸清、资料发放一手清、受理登记一次清,对受理事项马上就办、主动去办、上门帮办、协作联办、全程办好。设立党员先锋岗,要求窗口先锋党员做到咨询“零拒绝”、办事“零障碍”、登记“零耽误”、服务“零距离”、工作“零差错”。三是推行优质化服务。开展超前服务、阳光服务、快捷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帮扶服务“六项亲情化服务”,组织“百名工商干部进企业,千家企业评工商”活动,使窗口服务质量更优,群众更满意。实行企业申请登记 “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跟踪”服务,对新开工的5户亿元以上项目全程跟踪代理,对33个超亿元的重点项目开展“一对一保姆化服务”,对新登记企业定期回访,回访企业261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1件,企业对窗口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
实施“监管维权工程”,改进为民服务作风。强化改善民生、维护权益两个基本职能,引导窗口服务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效果。一是找准服务重点。以食品安全监督为切入点,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确定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主体、重点行为,有针对性加强日常监管。组织84名党员干部,在食品流通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取缔无照加工作坊15户,查扣过期变质食品8158公斤,查处经销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2起。二是强化服务职能。加强消费者协会、消费投诉站和维权联络站的“一会两站”建设。以薛家湾镇铁北社区、阳光社区两个维权站为试点,大力开展维权知识宣传、受理咨询、投诉和调解工作,把监管维护职能落实到每个基层窗口和每名服务人员。“一会两站”共接待咨询24750人次,受理投诉1914件,成功调解181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48万元。三是健全服务机制。实施食品批发户流动送货车辆统一标识和备案登记管理,严格食品送货业主资格和送货车编号、标识,进一步规范证照齐全送货、送货车“一账一档”监管、索证索票、一票通、信息化管理等措施。备案登记食品批发经营户送货车辆112辆,对3户生鲜肉经营户实行标准冷藏车配送,对25户未按规定经营的业主进行罚款、警告处罚。
实施“红盾护农工程”,提高为民服务实效。以“红盾护农工程”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服务农牧民,促进农牧民增收。一是“三严”强执法。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把农资商品入市关,严把信用监管等级关,确保农资经营者“优育”、农资商品“优质”、农资市场主体“优良”。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制,对失信、严重失信经营者,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对不具备农资经营资格的,坚决予以取缔。建立农资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落实“两账两票”、“一卡一书”、种子留样备查、网上监管等制度,实行“三巡查”,即日常巡查、片区巡查、局级巡查,保证上市农资商品来源明、渠道正、质量有证明、品种有备查、买者有凭证。二是“三推”抓规范。推广“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知名度,推荐使用农产品规范性合同文本,推行“订单农业”信用建设。建立信用登记制度,公示信用行动,提高守信企业信誉,增加失信企业成本,引导行业自律。在基层工商所建立农村经纪人信息联络制度,成立农村经纪人协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50余件。探索“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种植户6000余户,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三是“三强”树品牌。挖掘优质农产品资源,加强商标注册宣传引导,强化准格尔名特优农渔牧副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的力度,增强农副产品品牌行政保护。推行商标注册行政建议书制度,健全“准格尔羯羊”等农业产品台账,使用商标帮助乡镇销量西瓜23亿斤。加大了农资商品商标保护,坚决打击涉农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占总量的51%。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夯实为民服务根基。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根本,促进执法人员素质能力提升。一是提高履职能力。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党性观念。加强支部生活、党员管理,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5次,组织专业知识水平全员考试,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高履职履责能力,服务地方经济。二是强化机关建设。把机关效能建设,向重点领域推进、向关键岗位拓展、向基层窗口延伸。实施阳光行政,明确权责,加大机关事务、党务公开力度,利用新闻媒体、办证大厅、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等,拓展政务公开渠道。三是严格廉洁执法。实行效能问责,建立监督惩戒制度,将效能建设与行政问责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效能监察回访。现已回访被管理对象50户,其中企业20户,个体工商户30户。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办理各类违法违章案件393起,罚没款241.49万元,无一起诉讼、复议案件。实行行政处罚案件回访制度,调查执法人员在办案中是否存在粗暴执法、野蛮执法、冷漠执法、越权执法、徇私枉法等情况,共回访案件121件,大要案件回访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