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非公企业党建活动“三个融合”工作法的实践与成效
企业党组织活动载体要想符合企业实际需求,成为企业发展的“党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不能仅仅局限于年初制定个工作计划、年终写个工作总结、平时应付好上级检查、表面上布置好活动阵地、节假日抓个应景比赛就算万事大吉,而是要在企业党组织有特色、出成效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近年来,准格尔旗根据地方企业的特点,找准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的契合点,切实将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起来,同抓共建,一方面避免了党建与企业发展两张皮的现象发生,一方面推动企业党组织切实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一、实践背景
准格尔旗煤炭资源富集,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第10位、西部百强第1位。全旗登记在册的非公企业有42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3家、个体工商户11501家,从业人数97076人。非公有制经济占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贡献率的比重分别为73%、71%和80%以上。近年来,准格尔旗把机制保障、队伍建设、载体推动、服务创新等方面作为党的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特别是把党建活动作为重要载体,着力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由“两项工作”向“共同推进”、由重在“组织覆盖”到重在“作用发挥”转变,使党建活动成为核心引领、企业发展、队伍稳定、共建共融的有力推手。
二、主要做法
(一)活动载体与企业文化融合,打造党建特色“名片”
在现代企业党建管理中,“精明”的决策者都会认识到党引领下的“文化也是生产力”,它对企业管理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在开展企业党建活动中,将党建核心内容与企业经营理念共融共建作为主要内容,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文化,使之成为企业立足竞争大环境的有力“名片”。具体实践中,建立“三会一课”、党员集中学习、党员教育和管理等活动制度,同时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学习,创新推出了“三五五”活动,即:“每月开展一次文化活动和技能比武,每季度开展一期党课与业务课综合培训,每年开展一次党建与业务联评联考”;党员群众“五比”即“比学习、比创新、比敬业、比奉献、比实绩”和党组织“五看”即“看工作规范、看团队精神、看竞争能力、看经营业绩、看群众口碑”活动。
近年来,准格尔旗在实践中通过双项文化创建,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文化特质的重要元素,成为有效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助推企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按照“共性统一、个性突出”的原则,规范建设企业阵地和党建文化,开展“一企一品”(一个企业一个党建特色品牌)党建品牌建设,指导企业挖掘打造特色品牌。围绕“党员队伍培养、后进村转化帮建、村企共建”等方面,打造了久泰能源“幸福久泰·力量久泰·和谐久泰”、“大学生创业园青春党员户”、“伊东集团东华能源红旗班组”、“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美森公司红星车间”等党建特色党建文化品牌,这些品牌成为企业吸引市场的有力“名片”。 如伊东集团党委带动工青妇组织同抓共建,全面实施文化兴企战略,成功注册了以“百年伊东、百强伊东”为核心的伊东商标;出台了《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每年开展一个“主题文化年”活动,通过文化体系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活动载体与经营管理融合,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管理离开党建,会显得生硬、失去渗透力;党建离开管理,会软弱无力、走向形式边缘化。准格尔旗在抓企业党建的实践中,创建形成了党建与业务三创亮点活动,即:“每个党组织必须主动向企业发展献言献策,每个企业至少有一支党员先锋队,每名党员至少帮带一名普通员工”;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搭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身边无事故”等载体,党组织和党员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创先进、争优秀,同时积极带动身边的普通员工争先创优,把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一线,为企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在实际工作中,融合企业员工兴趣爱好,成立各类文体协会,定期举办体育比赛、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感恩奉献、回报社会”等主题实践活动,全旗驻村企业已累计投入2.14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村级阵地、公共设施建设,安置务工农民5006人,培训农民技术工人3120人,受益农民达到5109户17457人。经常举办各类技术比武活动,把党组织活动与技术攻关、节能减排、产品研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结合起来,进行党员职工技能大比武。如伊东集团东华能源党总支在职工技能大比武活动中,气化车间党员带动技术骨干完成冲洗水改造项目,使该公司净水消耗量下降50%,每天减少废水排放1440立方米,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费,并获得“自治区安康杯优胜班组”荣誉称号。鼎华集团党委针对党员人数较多、企业规模较大的实际,开展“党员一带二+党建责任区”活动,管理层党员全部深入党建责任区领任务抓推动,车间党员与员工技能骨干结成共建对子双培双带,车间党支部或党小组与生产项目攻关小组结成共建小组,员工思想政治建设与项目攻关共同推进。该集团在活动中建立共建对子270多个,划分党建责任区50多个,设立党员示范岗130个,开展各类生产经营活动27项;征集合理化建议391条,产生经济效益2.7亿元。
通过这些载体活动,形成一个党员带动一名员工、一个组织带动一个班子、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企业的积极效应。
(三)活动载体与队伍建设融合,为企业工凝心聚力
在队伍综合素质建设方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企业经营管理层成员交叉任职,同时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监督及党建活动,定期交流沟通、相互参加重要活动,共同商讨决策办法,避免生产经营管理和党建工作“两张皮”,对党建工作、生产经营共抓共建、共推共进;而党员和员工则通过“双培双带”在先锋示范和综合技能方面步提升,确保企业在党的核心引领下健康发展。这个过程的运行制度和具体措施由企业管理层和党组织共同决策、共同制定、共同监督考核。伊东集团党委在推行该模式中总结提炼出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四位一体”(党组织与决策层、监督层、经营层相互融合,共同推进企业发展,党组织班子成员、经营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保证了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有效发挥)工作法,曾在全国非公企业党建领域做为典型经验推广。
在队伍稳定维护方面,统筹企业党工委和成员单位力量多管齐下,针对员工需求开展党建活动。如针对企业员工在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婚嫁问题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统筹开展“行业党组织进企业五帮五送活动”,为企业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服务。2015年结合该项活动,由工青妇组织和相关部门分别召开非公企业人才招聘会,为企业招聘专业人才3186人;举办了“鹊桥行动”企业青年联谊会及集体婚礼,开辟了“七七约会吧”电视栏目,解决企业员工婚嫁难的问题;组建行业专家专业技术服务团,进企业为员工开展“错时”培训,解决了员工因“倒班”而培训难的实际问题;定期举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项目推广活动,为他们稳定发展助力。
三、主要成效
通过上述措施,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将企业的发展定位、理念与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措施相互融合,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党建工作相互渗透,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赢得企业主对党组织的认同与支持,实现企业党建与企业经济 “双赢”目标。具体可概况为“三个转变”:
(一)活动目标由“两张皮”向“融合体”转变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定性多、量化细化不够,一些工作落实的质量不好衡量,使工作实效大打折扣,存在着就党建而抓党建和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的情况。我们探索实践非公企业党建“三个融合”工作法,立足“抓党建、抓服务、抓发展”三不误,较好地解决了“两张皮”现象。比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目标、年度非公企业组织目标和生产经营任务年度融合开展、联评联考,将年度党建工作目标量化、细化,成为便于考核的具体指标,大大增强党建工作的落实力,较好地改变过去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呈现出“目标同向、互推互促、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活动机制由“一阵风”向“长效化”转变
过去我们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过程中,抱着应付上级检查考核的态度,每年“突击式”的开展集中几次工作,出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成效忽好忽坏现象。通过“三个融合“工作法,将党建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中,贯穿于企业队伍建设之中,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企业发展带动党建工作,强化党建推动企业发展,形成目标明确、理念科学、标准规范、考评严谨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良性互动,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动态全覆盖和运行规范化。目前,全旗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69%,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组建率93%。
(三)活动内容由“随意性”向“系统化”转变
非公企业党建活动主要包含“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三个方面的内容。目前从全旗看,已形成可操作的党建活动模式,避免了过去打“任意拳”、“应急拳”现象的发生,把理论学习与生产经营、岗位练兵结合起来,把党组织的活动与生产经营中的决策、管理、经营等活动结合起,统筹安排,科学开展,使企业从中见到了“红利”,同时极大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更大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强了、企业发展也更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