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准格尔旗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积极做好红色革命遗址的修缮提升工作。为进一步利用好准格尔旗红色教育基地资源,讲好准格尔红色故事。旗委组织部将以视频展播的形式,讲述8处红色教育基地中的革命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中共葫芦头梁党小组活动遗址是准格尔旗最早的党组织。遗址解放前为葫芦头梁党小组组长刘治衡旧居“治源堂”,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纳日松镇奎洞沟村黄虎梁社。东临陕西省府谷县庙沟门乡沙梁村,南与葫芦头梁隔川相望,西距羊市塔10公里,北距沙圪堵镇70公里。
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陕西省府谷县天坪镇农民刘大海,在选口里、沙梁口和外黑界的交界处,建石窑3孔、平房5间,主窑建筑面积125平方米。开设车马大店,商号“治源堂”,人称“刘家老店”。遗址为坐北向南3间砖石结构窑洞,主体石块垒砌,青砖包门面,柏木雕花门窗,外观保存较好,历经百年风雨古韵犹在。现修建较为完好,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1929年(民国十八年)7月至8月,中共陕西省神木、府谷党组织早期中共党员高爱喜,到府谷县与准格尔旗交界处的商镇沙梁村度假,结识了刘大海养子刘治衡。刘治衡动员当地青年张二挨、王海存,经高爱喜介绍,三人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南岸葫芦头梁为名,成立准格尔旗最早的中共党组织葫芦头梁党小组。刘治衡任党小组组长,受中共神府党组织领导。他们秘密调查社会情况,宣传革命理想,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同年秋,国民党榆林镇守使井岳秀残酷镇压中共神府党组织,又因当地遭受严重旱灾,高爱喜举家迁徙,葫芦头梁党小组与中共神府党组织联系中断,刘治衡开始独立坚持地下斗争。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开始,中共神府苏区红三团到黑界地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刘治衡、张二挨、王海存以普通群众的身份,秘密为红三团送米送面送情报,安排红三团战士到家中住宿,掩护红三团战士安全转移。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中共葫芦头梁党小组传播的革命火种在黑界地形成燎原之势,中共准达工委在黑界地动员群众减租反霸,当地青年纷纷报名参加准达游击队。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月,黑界地一带解放。5月,建立准格尔旗西部第一个红色政权“黑界地蒙汉联合委员会”,刘治衡任黑界地联合会祁家梁乡文书。7月,刘治衡因缺少以前入党的直接证明,后在中共黑界地联合会上,刘治衡再次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刘治衡及其后人在外地工作,“治源堂”一直闲置。20世纪60、70年代,这里曾是当地生产队的饲养员住房;2010年,准格尔旗史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在革命遗址普查中,这处红色旧址被他人用作土法生产乙炔气体,及时终止乙炔生产;2011年5月,刘治衡后人维修石窑、围建砖院、新建大门;同年7月1日,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在此成立中共葫芦头梁党小组碑;2012年4月,准格尔旗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布设展板,陈列刘治衡旧物,准格尔红色源地“治源堂”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7月,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准格尔旗人民政府批准其为旗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治衡】
刘治衡(1911~2001),又名刘在红,男,汉族,宣统三年(1911年)4月15日出生于绥远特别行政区伊克昭盟准格尔旗黑界地奎洞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刘治衡少时读过三冬私塾,初通文墨,能写会算。民国十八年(1929年)六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准格尔旗最早的中共党组织葫芦头梁党小组组长,他们的革命活动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秘密调查社会情况,宣传革命理想。曾在地下斗争中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解放后,重新宣誓入党,参加工作,积极投身于民主政权建设发展工作中,曾任准格尔旗羊市塔人民公社社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