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谈党建】党建引领善“治”入“微” 绘就基层治理幸福图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 “第一责任人” 责任,全面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准格尔先锋开设 “书记谈党建” 专栏,编发各苏木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署名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深刻阐述党建工作思路、重点任务、推进举措及实践成效,旨在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推动全旗 “518” 产业发展规划落地见效的强大动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善“治”入“微” 绘就

  基层治理幸福图景

  蓝天街道党工委书记 贾英俊

  近年来,蓝天街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力落实办好两件大事、“三个四”工作任务,找准“518”产业发展规划和“十大工程”建设与街道实际的切入口和着力点,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和冲锋冲刺的状态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在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持续用力,创新方法,务求实效,着眼居民关心关注的“大小事”,推进基层治理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为打造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典范持续发力。

  一、打造党建引领“红引擎”

  凝心聚力促发展街道在工作实践中立足实际,拓宽思路,找准对策,重引领、抓基础、强服务,探索形成“蓝天芯”区域党建联盟品牌,整合各类资源力量,强化互助机制,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能力和水平,让基层党建活起来、亮起来、强起来。在街道大工委的引领下,各村社区也相继创建了“党群凝心聚合力·共创白云‘幸福里’”“吾家邻里”“阳光暖居”等党建品牌。2025年,按照准格尔旗“518”产业发展规划蓝图,蓝天街道以“蓝天芯”区域党建联盟为引领,形成红色创投项目22个,已全部对接共建单位进行了认领,并签订了项目协议,各项目目前均已开展实施,正稳步推进中。其中,阳光社区共享直播间项目已开展直播6次,累计吸引观看3500人次,累计获得用户点赞6万余次。铁北社区“邻里守望‘责任田’ 自治共建‘靓’家园”项目,现已对丹霞里、春晖里、桃园里三个小区大约8000平米的原绿化带重新栽种了花草,已全部完成并成活。张家塔社区“邻里小灶”提供的就餐服务已服务居民近1000人次。贾家湾社区“红色公益·爱心洗衣房”项目已经投入运营。

  二、构建联动治理“共同体”多措并举出实效

  基层治理面广事杂,精准对接、联动解决,是实现基层系统化治理的大前提。蓝天街道聚焦“两老两多”即居住房屋老龄化、居民平均年龄老龄化,生活不便群体多、居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情况多,矛盾纠纷日益错综复杂等现状,从全局着眼、从部分入手,凝聚合力、统筹化解群众诉求和社区难点热点问题,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新方式、新路子,努力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

  一是统资源、抓协同、解难题,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街道积极推行“铁三角”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小组引领作用、网格员主导作用、联户长助手作用,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打破传统社区治理中居民之间的陌生感和疏离感,让社区治理从“陌生人管理”转变为“熟人自治”;创新推行“1335”工作法,“1”即一个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专班(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包联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各村社区负责人、乌兰派出所、第二派出所、法院负责人为成员),“3”即三级联动(由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分片包联社区,其他科级领导包联村社区,机关干部全部下沉村社区),“3”即三支队伍(“银骥红马甲”党员志愿服务队、“老书记工作室”、“蓝天红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5”即五级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这一经验被市政法委和旗改革办作为典型案例宣传推广;“乡安五事”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居民一键直通热线、小马扎移动议事会、居民微信群、居民说事室、心“评”气和“话”解会、书记有约拉拉话、“问计于民”书记直播间等渠道,通过说事、理事、议事、办事、评事,有效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基层集聚,合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同时,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1155”信访代办工作法,延伸信访工作触角,打通矛盾化解“第一站”。2025年以来,共处理解决了40余件矛盾纠纷和亟待解决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二是明权责、聚民力、重激励,有效提升社区自治水平。创新实施“红色物管会+物业党建联建+公益物业”模式。由社区“两委”成员、居民代表、党员组成的红色物管会,同时成立了社区集体经济公司承揽小区的物业服务,并积极动员志愿者队伍组建“公益物业”,解决了传统物业服务质量薄弱、职责不明、业主诉求难等短板;成立“邻聚力”居民自治服务驿站和邻里“家”自治自助服务站。建立以小区为单位、居民自治为主体的自治自助服务站,定期组织召开协商议事会、居民说事会,征集民意、定期协商,形成“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的事群众参与着办”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为激发居民自治积极性,在全街道推开新型积分兑换方式。2023年11月蓝天街道积分存折正式运行,居民通过参与辖区社会治理及助急、助乐、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领取积分存折,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额根据兑换细则兑换所需服务及物品(康养服务、纯净水卡、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长者餐厅就餐打折卡)。通过开展积分存折活动,充分发挥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由原来的“站着看”,变为现在的“跟着干、自觉干、比着干、争着干”,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蓝天街道社会自治由“发动型、任务型”转变为“激励型、自愿型”。

  三是拓思路、解困局、办实事,用有解思维化解社区治理难题。蓝天街道于2021年在白云社区率先发起“共建实践金”项目,将各方力量纳入大联动范畴,通过认领的方式筹集资金,所筹资金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社区服务功能。这种模式改变了社区治理资金来源“靠政府、靠上级”的被动做法,激活了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这项举措目前已在准格尔旗全旗范围内推广,为全旗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思路。

  三、优化升级“服务链”精准高效惠民生蓝天街道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12周岁以下儿童约占28%,是典型的老幼聚居型街道。街道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坚持集中服务、日常服务和订单服务相结合,深化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模式,推动资源高效流通配置,抓好服务“硬保障”“精细化”“专业化”三个方面,着力构建社区生活服务圈,推动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一是建好“空间”+“需求”党群服务图,抓好“硬保障”。蓝天街道利用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供一业”移交契机,将废旧车棚和闲散空地改建为20处服务场馆,其中5处为养老服务中心,3处为未成年人托育中心,12处为党群服务站,将公共文化场馆嵌入小区、建在居民家门口,有效解决了居民活动与党群服务中心阵地的不足。同时利用辖区闲置地、边角地、零星空地、小型绿地等改造建设“口袋公园”15处,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户外活动空间。探索实施“数字空间”服务,创建“蓝天街道智慧社区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直播间,开展政策解读、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活动,进行线上咨询、收集居民意见建议,拓宽了服务渠道。

  二是办好“共享”+“共富”惠民暖心事,服务“精细化”。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统筹利用社区资源,拓宽服务供给渠道,构建共享互助服务模式,真正形成“15分钟生活服务圈”。其中,“共享奶奶”“共享医生”“共享玩具”“共享花园”、微服务共享空间等,让居民尽享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舒适,幸福感悠然上升。在推行“共享”模式的同时,实行“共富+”集体经济模式,拓宽惠民服务路径。在白云社区建立了5处“幸福里”便民水站,覆盖辖区所有居民;成立了张家塔惠民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准格尔旗悦居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暨“悦居集体经济服务项目”、贾家湾社区集体经济“爱心洗衣房”等集体经济实体,提供物业、家政、健康护理等服务业务。

  三是“项目+志愿”服务全覆盖,载体“专业化”。鼓励支持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培训,目前街道已有持证社区工作者近70名,每个社区达到6名以上。吸纳各类优秀专业人才、大学生志愿者成立“专业人才联盟”,提供各类培训等志愿服务;各社工站承接关于困难群体救助、儿童关怀、老年人帮扶等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其中贾家湾社会工作服务站是全旗唯一一家七星级社工站,也是全旗首家承接自治区五社联动项目的站点。成立了“蓝天芯益修志愿服务队”,解决居民的水电暖维修烦心事;搭建好“朝夕”服务平台,建成5处养老服务中心和长者食堂,形成社区+居家养老相融合的新模式,为老人提供代购代买、家政、义务理发、精神慰籍、医疗保健等专项服务400余次。建成3处未成年人托育中心,联合辖区内各个学校、幼儿园打造了“红心育苗联盟”,依托阳光少年宫、铁北社区未成年人一站式托辅圈、青少年教育基地、蓝天驿站、红色书吧等平台,为辖区青少年提供托育、心理辅导、公益课堂等服务。

  今后,蓝天街道将持续实现“品牌”效应,切实发挥基层堡垒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做好“共”字文章,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互联共建,始终立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切实办好事、办实事,让辖区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